.

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县邑城址

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 https://wapjbk.39.net/yiyuanfengcai/ys_bjzkbdfyy/

洛阳汉河南县城

洛阳汉河南县城遗址平面图

汉河南县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郊小屯村。20世纪50年代,在城址中部进行了小规模的发掘。城址平面近方形,东西米,南北米,周长约米。方向北偏西5度。东、南、北三面较平直,西墙靠近涧水,稍曲折。城墙的墙基宽6.3米左右,夯层厘米,夯窝直径约5厘米。城址内发现多处排水设施。西北部发现一条南北向大道,宽15.34米,已清理出长80米的一段。路土分五层,其上有车辙痕迹,这条大道是向北出城的交通要道。

河南太守章河南太守章

城址中部发现房址、仓囷、水井等西汉遗迹,其中一处房址长、宽各10.3米,房址内出土带有“河南”、“河亭”的陶片和“雒阳丞印”封泥。在房址东3米处有两座灰坑,出土西汉封泥20余枚,其中有“河南太守章”、“史守印信”及“雒阳丞印”等。推测当时的官署可能在此附近。

在城址西南部发现房基一处,揭露出一段东西宽1.3米的夯土墙,墙的南北两侧各有10个开间,开间长宽各约3.5米。夯土墙东端转角处有南北并列的三条下水管道,这组建筑可能是东汉时期的官署。于是有学者推测,两汉官署位置似乎有所变化,西汉时位于城中部,东汉时迁往城西南部。

城内偏东北发现了东汉时期的房屋、粮仓、古井、古水道等遗迹,应是当时的居民区,城址东南部及远离县城的瀍(chan)河东岸发现了汉代窑址,在火膛中有用煤的痕迹。遗址中南部有一处汉代的冶铁遗址和一座烘范炉,出土大量的红烧土、炉渣和大型炉壁残块以及上千块陶范。

汉河南县城的前身是西周王城,平王东迁洛阳后,王城成为东周的都城。春秋末年,周王室发生叛乱,敬王东迁“成周”后,王城日渐衰落,到战国早期已缩小到原来王城中西部的一小片地区,并改称为“河南”。秦灭东、西两周之后,在其地域内设置三川郡,河南是其七县之一,汉代和魏晋时期继续沿用。

湖北云梦楚王城

春秋战国时期,长江中下游地区属吴楚之地,后来秦的势力由西向东逐渐到达此地。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,在此设立南郡、衡山、九江、会稽、长沙、黔中诸郡。汉代大致属荆州及扬州刺史部大部,相当于今天的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浙江等地及陕西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诸省南部。

秦汉时期,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略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,城市密度及城市规模均无法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相比。目前在此区域共发现近百座秦汉城址,约占全国发现秦汉城址总量的18%左右。

目前发现的郡国城址主要有安徽寿县寿春故城(秦汉九江郡治)、荆州郢城(南郡治郢县)、鼎城索县故城(汉武陵郡治)、云梦楚王城(秦安陆县、汉江夏郡治)、湖南长沙楚城(汉长沙国、郡治临湘城)等。

云梦楚王城遗址平面图

云梦楚王城位于湖北云梦城关。城址近似刀形,东西最长米,南北最宽米,现东、南、北三面尚有高出地表24米的夯土墙,城址中部有1条南北贯通的城墙,将其分为东、西两部分。现东城址大部分为农田,保存较好。西城全部压在今云梦县城的下面。

北墙长米,南墙可分两段:东段长米,西段长米,东墙长米,西墙长米,中墙长米。城墙基宽35米,夯层厚厘米。城墙内外均有护坡,护坡内缓外陡,紧贴城墙,斜层夯筑。北边的护城壕保存较好,南护城壕直通涢水,现存护城壕的宽度米,深25米。

北城门尚能辨认,北护城壕中有长30米,宽5米的台基,浸泡在河水中,可能是北城门通向城外的吊桥台墩。城址四角均有高台建筑,惟东北角保存较好,圆形,高出城内外约6米。

调査和试掘表明,该城址的建造最早不过战国中期,最晚不过战国晚期。中墙的建筑年代在西汉初期,大约此时,楚王城被一分为二,西半部继续沿用,东半部则被废弃,成为东汉、唐宋墓葬区。西城的废弃时间当在东汉早期或稍早。城址最下层为东周文化层,其上依次为秦汉层、东汉及东汉之后文化层。

城址四周分布着许多战国时期楚墓和秦汉时期的墓葬,如珍珠坡楚国墓地、睡虎地和龙岗秦墓、大坟头和木匠坟西汉墓地等,著名的睡虎地及龙岗秦简就出土于该城的西城墙及南城墙外不远处。这些墓地为我们认识楚王城的建筑和沿用情况提供了依据。

据考证,该城应是楚之安陆城,秦及汉初之安陆县,武帝元狩元年、二年(公元前年、公元前年)相继废除衡山、淮南、江都三国,并将各侯国的诸郡辖区作了调整,割衡山郡西部和南郡东部数县置江夏郡,以安陆城为江夏郡治。西汉末年郡治移至西陵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achildren.com/xgyy/464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