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合江之韵惠州合江楼

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医院 https://yyk.39.net/bj/zhuanke/89ac7.html
惠州的厚重,除了惠府城遗址,与之相望的合江楼,也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笔。(合江楼)重建的合江楼位于水东街西北角、东新桥东端、东江与西枝江两江交汇顶端倚江之处,是一幢集传统造型与现代建筑工艺的时代之作。(合江楼位置)水东,那也是一个时代的符号。民国的水东是商贾云集之地,现仍遗存残存的骑楼在诉说着他曾经的辉煌,虽然那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金铺、布行、烟馆、妓院已经无迹可寻。宋代时的水东,则是古归善县城所在地,通过东新桥与古惠州府城隔江(西枝江)相望。千年的相守,见证着社会的变迁,只是自身的印痕则悄然退缩到文踪墨迹之间。也是,旧的不去,新的不来吧,推陈出新,概是此理。(民国的水东街)今天的水东,正在重生:那新生的岭南骑楼里,洋溢着时代气息的时装、鲜花、婚纱等新店,还散发着婴儿般的乳香;廖落的行人、游客则揭示着重生的艰涩。一个时代,一种活法,但挥之不去的,是社会的法则。(今天的水东)贯通于年12月的“东新桥”,是中国传统的拱桥造型,辅之以古朴的浅白色花岗岩浮雕,成就了古典与现代的有机结晶,也成为了呵护着合江楼的和谐整体。(重生的东新桥)变的是桥,不变是名,“东新”之名已近千年。惠州两江四岸,说是水城也不为过。旧时,洪水季节,那也是是白浪涛天,如东坡先生所述:浮梁陷积淖,破板随奔溪;笑看远岸没,坐觉孤城低。最早的“东新桥”,要溯源至东坡先生御赐的“腰犀”。北宋时的惠州府城周边无桥,交通以舟楫代之。年10月,苏轼被贬至惠州,此时的东坡无职无权、无钱无势,嗯,也不尽然,大文豪的“豪势”还是有的,虽是“犯官”,但其文心人格,仍是一路飘香。为了不让“不知百年来,几人陨沙泥”的悲剧续演,在赢得广南东路提刑程正辅、惠州太守詹范的支持下,以捐赠腰犀之举,终促成东、西两桥于年的落成。东桥则命名为“东新桥”,是以40艘船连成的浮桥。“群鲸贯铁索,背负横空霓;机牙任信缩,涨落随高低”,这一古老的智慧一续便是余年。(清末的东新桥:从归善县城隔江望惠州府城,府城墙的小东门和文笔塔清晰可见;年归善县改名惠阳县)至年2月,两江之畔,现代意义上的“三跨桥”才一跨西枝,再不用“涨落随高低”了。只是耗资20余万的桥,寿命却仅得10个月。同年12月,新生的东新桥被侵华日军炸毁。抗战时期,小小的东新桥竟被日本军炸了三次,然而,毁不灭的是惠州人不屈不挠的斗志。(被日军炸毁的东新桥)以历史为名,为历史正名,阅尽悲欢离合,历尽沉沉浮浮,但这并不影响“古归善县城(水东街)──东新桥──古惠州府城──西新桥──西湖孤山”,不断沉淀着惠州跨越千年的记忆,过去已是,未来依然,历史赋予它承载了惠州人文薪火的不朽宿命。只是会不会在这个时代脱节,则是这个时代的人的智慧了。只有历史的承载,显然是不够的,还需要融入这个时代的博大。人们需要的不是“草荒”中的凭吊,而是在身边的“青春”的陪伴,——它得有与这个时代接轨的“生活”的气息。可喜的是,在这个链条上,出现了这么一颗璀璨的“珍珠”;脱落了半个多世纪的“合江楼”的回归,预示着一个时代的良好的序幕。(合江楼/东江/江北)于年9月奠基异址重建、次年9月底竣工的“合江楼”已与原版大不相同,是俊秀挺拔的清代官式风格,灰瓦白墙,红柱青台,彩拱画枋,九层重檐,攒尖收顶造型。合江楼原址经考证,约在公园路口临江处,与文笔塔比肩而立。解放前后,由于洪水浸泡、年久失修,城基已无迹可循,被民居丛拥所覆盖。现虽是异址而建,但比肩之谊、合江之韵、临江之魂,已然依然。合江新楼高48.77米;建筑面积达平方米,可以比肩“天下江山第一楼”黄鹤楼的平方米,既体现了与时俱进,也不忘对“前辈”的致敬。只是黄鹤楼座落于海拔60余米的蛇山岭顶,老大哥的站位确实有点高,不过“合江楼”虽无山之雄奇,却有水之秀邃,所谓智者乐山,仁者乐水,各取意趣耳。也有说东江的“合江楼”与珠江的“镇海楼”(广州)、西江的“阅江楼”(肇庆),同为粤东三大名楼;不过在我看来,与另外二楼的“望、阅”不同,“合江楼”独为合江而生,是亭亭玉立的伫水仙子,婉约而又大胆,独得“两江合处朱楼开”的千年妙境。(伫水仙子:合江楼)在我们走近合江楼之前,不妨先怀怀古,梳理一下“仙子”的前世今生。年,宋元祐八年,有“女中尧舜”之称的太皇太后高滔滔去世,年仅18岁的哲宗赵煦得以亲政,自认被冷落10余年的冤积之气终得上路。于是“新党”复归,这便苦了元祐老臣,不仅要承受新党倾轧,更需顶上雷霆一怒,59岁的苏轼虽是哲宗帝师,但被视为元祐标杆,岂能幸免,即便先生事实并不能容于“旧党”。被指“讥斥先朝”而连贬数级的东坡先生,于年10月2日抵惠的第一站便是落脚于“合江楼”。此时,合江楼是惠州府城小东门城墙上的一座临江城楼,因其尽阅两江波澜、滔滔东来的壮阔,而成为三司行衙皇华馆(驿馆)内专侍接待高层官员的“行政套房”,但也仅此而已,造型倒可以参考复建后的“朝京门”的城楼。(重建的朝京门)按宋律,被“安置”的贬官,既无行动自由,更不可住“高干招待所”。好在知州詹范敬东坡才识人品,宴罢当晚“待以殊礼,暂请居之”于合江楼。这一住,便住出了脍炙千古的诗篇《寓居合江楼》:“海山葱笼气佳哉,二江合处朱楼开。蓬莱方丈应不远,肯为苏子浮江来……”。据吴定球先生等考证,东坡先生两次寓居合江楼,计约13个月有余。山不在高啊……,城楼虽小,却因东坡先生寓居而得以文垂千秋,声名鹊起。合江楼始建于北宋初年,至苏东坡贬谪惠州时,已经存世有百余年,如此算来,“合江”之名已愈千年。有名就好办多了,拨开历史的尘埃,拂去战火的灰烬,合江楼数修数建,因名而屡得重生,这一次更生得落落大方,秀外慧中。(合江楼--伫水仙子)与时代接轨的合江楼自然少不了电梯,您可乘梯穿越,也可沿楼体外回廊拾阶而上,每层均有挑台环绕,两江四岸的城市风貌尽可阅收眼底。8月30日,本是随意走走,遇上合江楼便欲留几张靓影,近前一看,才知合江楼经过改造维护于8月29日正式对市民免费开放。十多年来只是远观而无缘近视,这一来便可登斯楼也,人生真有遇巧呵!据说,这次合江楼的内部改造工程,是引入了专业团队,每层围绕一主题,在挖掘惠州本土文化的同时引进外来优质文化,共同搭建良性互动的合江楼文化圈。合江楼主体建筑8层加基座共9层,基座适用面积较大,打造成为了展馆、讲堂。来时正值进行以惠州之美为主题的摄影展。惠州之美,通过摄影家的镜头,倒是一览无余。展馆环境优雅,清凉习习,与楼外的炎炎热浪,对比良多。(基座层大堂内景)东坡先生的《寓居合江楼》,诗之真迹早已不存。据惠州文化者考究,清道光年间,惠州贡生江天欣竟数十年之功,集得诗中诸字东坡笔迹,后摩勒于合江楼壁,供人登楼揽胜时观赏。以下合江新楼中巨幅屏风之《寓居合江楼》,便是依其拓本刻木而成。游人初初一瞥,何知竟需集多少人之功!(《寓居合江楼》)一楼之上,还有书吧、沉香文化馆、国学文化/篆刻馆、惠东渔歌文化、民乐馆、东坡文化馆藏等。当然,能不能打开民众的味口,还得由时间来验证。文化需要走进生活,但过度的快餐、功利与浮华,也难沉淀出精粹。那咱们就走着瞧……,也是随意拍得几张照片,喜欢,您得亲临。(二楼:平台)(二楼:平台)(二楼:书吧)(二楼:书吧)(三楼:沉香文化博物馆/体验馆)(熏香)(得主人许可,留影一张)(四楼:国学文化馆/篆刻馆)(四楼:国学文化馆/篆刻馆)(六楼:民乐馆)(六楼:民乐馆)(八楼:观景台对联)中国传统汉族覆瓦建筑,为对固定瓦片的瓦钉钉帽进行密封与美化,便逐渐形成了兼具装饰和标示等级作用的系列动物形象,统称为脊兽。正脊、垂脊、戗脊,安放的兽件各有标准;戗脊之上,一般排序是仙人骑凤(领头)、龙、凤、狮子、天马、海马、狻猊、狎鱼、獬豸、斗牛、行什。故宫太和殿用了十个,天下也仅此一处。按规制,州县建筑中,神兽只能用五个以下了。不涉皇权,只论文化,不过礼不宜废,人人心中若有底线,这生活许会幸福得多些。好了,这组巡江瑞兽,到底是什么呢?只好麻烦看官自己亲去观摩并按图索骥了。(巡江瑞兽)九层的江楼,在现代建筑的高度中当然算不上什么,但宽阔的江面却赋予了它极佳的视野。以我之镜,娱君之目……(江楼远眺:江北)(江楼远眺:水西)是不是有点“怅寥廓”的感觉?诸君“畅寥廓”就好,既不需如主席他老人家那样“怅”,那是真的有点怅,也不别“爱上层楼”了。我们倒是可以找找“飞阁临江欲揽云,双江秋水映月明”的感觉。在中国古代,不管是佛、道、儒,还是皇家贵族,都把楼阁看作是神圣、尊贵和威严的象征。阁楼不仅是登高揽胜,提供了日居不同的视角,怡情逸性,更因其诗文的千古传唱而赋予不同的文化韵味。江南三大名楼之滕王阁,一句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带给我们的是“悦目”之喜;“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”的黄鹤楼,留下了无尽的“怀乡”之愁;而八百里洞庭湖边的岳阳楼,范仲淹有“不以物喜(好像滕王阁的意境!),不以己悲(恰似黄鹤楼的韵味!)”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;范文正公的一番“明志”,赋予了岳阳楼人道之重。寓居合江楼的苏老先生却说:“楼中老人日清新,天上岂有痴仙人”,嗯,啥都不用想了,蓬莱方丈都愿意浮江而来的地方,那自然是乐土。惠州州民,以其朴实的胸怀温暖着老翁的心,一点都不见外啊。嘉庆年间,“岭南第一才子”宋湘讲学丰湖书院时便题有“人文古邹鲁,山水小蓬瀛”,一袭苏老先生的精准判断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在这里了!呵呵,玩一下文字,但人总是得有个美好愿望,是吧?那不妨从合江楼开始。“老客家,新客家,来到惠州就是一家”,事实上,惠州也确实极具宜居之美、和谐之美。(江北)现代人,居高望野,多属生活常态,视野已越楼台亭榭多矣,然而不同的,唯心境耳。东坡先生“豁达的人生哲学、完美的人格理想、多才多艺的绝世才华”,因那个偶然,而今依然而必然地闪耀在惠州的天空。其实,豁达也非要超脱,我们也脱不了,要的是那种自由独立的人格精神、平淡真率的处事情怀。怀古铭今,中华文明从莽荒中一路走来、一路沉淀,多少智慧之光,璀璨于其中,“和合”之道便是其中之一。合江楼,不仅具“和合之韵”,更具“和合之势”,两江和合,碧波共静。穷兵黩武,哪有了处,物质欲求,岂有尽头;世界的莽荒还在路上,中国能给予世界的,除了文明,还是文明,也许文明传承的意义便在于此吧。登斯楼也,……,哦,已登,句号。于年9月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achildren.com/sszl/624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