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致敬雪山秘境汝村的守护人上

说起汝村,肯定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儿?但说起喜马拉雅山脉,说起珠穆朗玛峰、希夏邦玛峰等赫赫有名的高山,我想你大概就知道汝村的方位了。是的,汝村就深藏于雪山秘境,位于中尼交界的吉隆县贡当乡。我虽不是汝村人,但驻守汝村一年多来,我爱上了汝村的一草一木,我难舍老阿妈、大雪山、小茶馆。驻村眼看就要结束了,回想过去的一年,仿佛都在昨天。

图为吉隆县贡当乡汝村全貌

  突入心中的汝村

  离奇,我生于山东、长于拉萨,安家于拉萨,在西医院工作,现在却在中尼边境的汝村天天守望着喜马拉雅,这都人间四月天了,这里还是冰天雪地。

图为远眺雪山

  事情还得从年3月29日说起,那天临近上午下班,医院人事科电话通知我下午交接工作,即刻准备和另外一位女同事到日喀则吉隆县贡当乡汝村驻村一年。接到通知的一刹那我有点惊讶,事情来得太突然,但也没多想,就欣然领命了。驻村对于我们西藏的干部职工来讲,已经是家常便饭,为的是改变农牧区的落后面貌,为的是密切与农牧民群众的联系,为的是守护一方平安。年我曾经在那曲索县若达村驻守过,海拔多米,在那里我帮助村民看病、挖虫草、守帐篷。狗熊有时夜里光顾我们宿舍区域,每当夜里听到狗的咆哮,我们都特别紧张。那一年虽然艰苦,但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,在与牧民同胞共同劳动生活的过程中,我们收获了彼此。出发的前几天,不少好朋友给我介绍吉隆的人文风貌,都说吉隆县内的吉隆沟是神秘的仙境,海拔低,春季满山的杜鹃花,古树层峦叠嶂,鸟鸣嘤嘤。汝村地处边境线,是吉隆县离尼泊尔最近的村落,也是古村落,海拔也就米左右。相比之前的驻村经历,心想汝村就不算啥了。

  4月12日,在央金副院长和政工科次仁科长的护送下,我和驻村队友德吉带着对驻村生活的憧憬,向着吉隆县的方向出发了。从拉萨到吉隆近公里,当日夜宿日喀则市萨嘎县,好家伙,这儿海拔约米,头痛症状明显,招待所没有供氧设备,几乎整夜辗转反侧难眠。次日早晨按计划于早餐后启程赶往吉隆县,中午便到了县城,立马到县强基办报到,接待我们的是县组织部的王强部长。

  他带着疑惑打量着我们说:“这两位女同志是来汝村驻村的吗?”

  “护送”我们的副院长点点头说“是的”。

  “你们单位不能派男同志吗?那个村非常偏僻,条件很差,交通也极为不便,女同志真不方便。”

  “哦,部长,我们单位性质所在,女同志多,又是第一次来这边,不太了解情况,所以这次派了女同志。”

  就这样,地方领导带着疑惑,拉着我们赶往贡当乡,接着又与上一批驻村队长一起到汝村进行工作交接。经过接近两天的急行军,终于到了汝村村委会,一幢二层小楼,大家都亲切地称之为驻村干部的“别墅”。就这样我们成了汝村人。

图为贡当乡工作部署会现场

  巴桑老阿妈的“心房”

  到达汝村的当天,我们就走访了几户村民,算是给村民们报个到。汝村由三个村落组成,分别是上汝村、(中)汝村和下汝村,统称为汝村,共住着52户人家,口人。5公里之外还有个自然村叫宁村,住着26户人家,有口人,归属于汝村管辖。

图为背水少年

  初次走访,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巴桑的老阿妈,她未有过一儿半女,黑黝黝的脸颊布满岁月沧桑,看上去估摸有70多岁,其实不到60岁。她平时酷爱喝青稞酒,身上带着些酒气,热情地把我们引进她住的老房子。这老房子为一幢两层建筑,底层是牛羊的领地,二层为人住处。她说这是祖辈们留下来的,她出生时便在这屋里,特别有感情。新农村建设时她也盖上了新房,可她宁愿让新房子空着也要住在这黑漆漆的老土房里,无论谁劝也没用。进门后若不是她引路,根本瞧不见该往哪去?没有灯光,在黑暗中适应几分钟后,才看清楚我们已经站在了“客厅”。靠墙的地面上还摆着坐垫,有几个树墩子也是用来当凳子的,坐垫前方有一个简易的铁制炉架,小火苗一闪一闪舔着壶底。巴桑老人边招呼我们入座(席地而坐),边往炉架下添牛粪,边给我们烧茶。浓烟顿时从炉内冒了出来,让人难以呼吸,只有坐下来或蹲着比较好受些。环顾四周,墙面已被熏得漆黑发亮,根本看出本色。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些器皿,同样是黑色主调,四周没有一扇窗户,只见屋顶上方有个足球大小的洞,用来采光和通风。唯一的电器家当便是东墙角落里的电视机了,正来回播放着藏语版的西游记,这是村民们最爱看的电视剧。

图为走访村民

  坐下来聊聊家常。我们不解地问巴桑老阿妈为什么有新房子不搬进去住,而独守着这座老宅?老人看着炉子里的火苗,眼睛透着亮光,高兴地说:现在的生活好,就像这炉子里的火苗越过越红火,是中国共产党,是新中国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。她掰着手指说,家里有七亩耕地,国家还每年为其发放政策补贴一万多元,其中草场保护补贴元,边境守护补贴元,生态保护补贴元,还有低保、医保,生活上根本不用愁。她环顾着四壁接着说:我不搬家的原因是为了把这些带有历史感的物件留给后人们瞻仰。顺着她手指的方向,我们看到了被熏得叫不上名来的几样器皿,这就是她所谓的宝贝。她接着说,要让后人们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,党的恩情比海深。她认为守护好老房子,做个历史见证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。看到她极其认真的样子,我们都特别感动。是啊,这里虽然偏僻,相对于城镇并不富足,但这里的老百姓淳朴、善良、勤劳。从老阿妈家出来,我们在心里暗下决心,一定要圆满完成驻村工作任务,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,回馈他们对于这块秘境的守护。

  拉吉加、拉尼加、拉松加

  吉隆县下辖宗嘎镇、吉隆镇、折巴乡、贡当乡、差那乡、萨勒乡,贡当乡最为偏僻,而汝村又是贡当乡最为偏远的村。由于太偏、太远,汝村的外来人员特别少。村民看见我们这些拉萨来的驻村干部都特别好奇,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热议的话题。在汝村住上一阵子后,我们普遍的感觉是这里的路太难走。

图为被大雨冲毁的路面

  从吉隆县城到贡当乡有一百公里左右,要翻三座山,一程水泥路一程泥土碎石路,山路像是裙边,沿着雪线,紧贴峭壁,似“Z”字型盘旋于山体,车程通常需要两个多小时。遇到泥石流、塌方、冰雪或雪崩是常事。幸好我曾经走过这样的路,不至于被吓得魂不附体。从10月至来年的4月,经常大雪封山,这条路大概有半年不通车,因此,贡当乡常常是“孤岛”。有时还没来得及储备生活物资,就大雪封山了,此时,乡里的干部职工生活就会极为困难,几乎每个人都有挨饿、吃过期食物的经历。每当贡当乡的干部讲起这些难处时,我们心里都很不是滋味。常年驻守在这里的干部群众默默无闻,他们的付出真不是城里人能够想象的。面对行路难,这里的干部群众没有抱怨、没有气馁,车不通就用双腿走,货物就用肩挑用背驮,一代代守边人正是用无私的奉献守护着边境的安宁。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,国家加大了对边境县、乡、村公路建设的力度,配强了道路保通的队伍和设备,如今贡当乡已从“孤岛”变成了打卡热点,大大缓解了村民及干部职工的生活生产困难。

图为通往汝村的山路

  最难走的路是从乡到村里的山路,22公里路程要用1个多小时。一条窄窄的山间小道崎岖无比,路是依山而建的,内侧靠着岩壁,外侧是深沟险壑,遇到转弯时,车得先倒退一两次,调整好角度才可通过,稍不留神,就有可能葬送在这荒山野外。有一次从汝村到贡当乡遇到塌方,我们下车步行翻山十余公里,山的另一边乡干部又开车接上我们继续走。虽然难走,但在这条路上时不时能听见歌声。时常见村民们背上驮着东西,边走边唱,悠扬的歌声在天地间回荡。在他们的感染下,无论坐车还是走路,我们也一路走一路唱。经过数次往返乡、村的山路,我也学会了一首名为《思念》的藏语歌曲,“拉吉加‘阿妈’禅琼、拉尼加‘阿爸’禅琼、拉松加‘措波’禅琼、拉细加‘帕玉’禅琼……”,歌词大意是翻第一座山时想起了母亲、翻第二座山时想起了父亲、翻第三座山时想起了朋友、翻第四座山时想起了故乡。这首歌浓浓的思乡之情让我们这些驻村人也不时生起对故乡的思念,但在即将离别的时刻再唱这首歌时,在我脑海里闪现的却是汝村的父老乡亲、汝村的山山水水。

  贡当乡的小买卖

  在汝村要补充物资,改善生活就得去贡当乡。贡当乡一条街道有六家小卖部,五家餐馆,一家摩托车修理店。离乡政府越近的门面房租金越贵,出门第一家是一个商店,租金一年元,最远的一家租金是一年元。我时常到小商铺门口聊聊天或者去二楼的藏餐馆蹭网。

  离乡政府最近的小卖部是一对昌都芒康夫妇开的,在贡当乡做生意有二十多年了,除了卖日常小百货,还卖摩托车。小卖部门口还支了一个台球桌,打一局台球一元钱,不限人数,可以两人打,也可以多人打。老板旺堆很精明,他说这里的村民特别爱骑摩托车,但这两年买私家车的多了,摩托车生意不太好做,只是顺带着做点。旺堆夫妇是在乡里认识结缘的,卓玛23岁时由一位老乡带着到贡当乡谋生,认识了旺堆。两人育有一儿一女,女儿正在西藏大学读大三,毕业后想当老师;儿子在昌都老家读高三,今年高考。两人见证了贡当乡二十余年的变化。旺堆说,最近五年变化特别大,乡里修建了许多新房,路好了,人也多了,他们打算继续在这做生意。他们每年冬天回昌都老家待三四个月,开春后回贡当乡。小卖部的对面有家摩托车修理店,开店的是旺堆的亲侄子罗布。旺堆说,罗布不爱学习,好在学会了修理摩托车这门技术可以谋生。卓玛特别能干,家里家外忙个不停,她对现在的生活特别知足。当问她打算干到什么时候时,她说在贡当乡习惯了,也有感情,等干不动了再说。

图为旺堆夫妇小卖部的门脸

  小卖部的楼上是一家藏餐馆,我们来乡里的第一顿早餐就是在这儿解决的。藏面、甜茶、藏鸡蛋、肉饼是套餐标配,20元就足够吃饱。藏餐馆的老板是我们汝村的姑娘拉珍,三十出头,至今未婚,听闻父母曾给她指定了一门婚事,她不同意,就离家出走,在朋友的资助下开了这家餐馆,之后她参加培训取得了厨师证。拉珍做的藏餐偏向川味,深受周边群众好评。主打家常炒菜、盖饭、炒饭、臊子面、酸辣粉、炸土豆条、包子等,生意一直都不错。近年,周边又增添几家藏餐馆,对拉珍多少有些影响。但她非常自信大度,她说餐馆多表明来贡当乡的人也多了,有钱大家赚不是更好吗?

  小诊所的乐与愁

  在参与村委相关工作的同时,我们发挥特长,积极开展新冠肺炎、肺结核、肝炎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,全乡各村居、小学、幼儿园都有我们的身影。

  贡当乡处在边境一线,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压力非常大。我们争取西医院的支持,向贡当乡捐赠了一批防疫物资。其中:一次性口罩只、健之素消毒泡腾片瓶、薄膜手套双、外科手套双、一次性帽子只、消毒液50瓶、75%酒精40kg、玻璃体温计30只、指尖血氧仪3只、体温枪2只、3M洗手液30瓶、医用消毒湿巾20提、思沃口罩40只等,还捐赠了价值近元的药品,基本解决了贡当乡防控物资紧缺问题。

  与此同时,我们还开设了一个便民诊室,为村民们提供义诊,免费发放药品。我们的小诊室特别受欢迎,大病小病村民都让我们看。有出生未满月腹泻的、儿童感冒的、皮肤出疹子的,还有喝多酒的、牙痛的等等,我们都耐心接待检查,能诊治的当即诊治,不能诊治的提出专业的处理意见。有时背着药箱走村串户,宣传保健常识和防疫知识,大家都热情接待我们。相邻村的村民听说后,也邀请我们去巡诊。有几位村民的诊疗过程让我难忘。

图为汝村便民小诊室

  有一位83岁的莫拉(老奶奶)头痛,他儿子请我们上门给看看,我和小伙伴提着出诊箱去了他家,只见老奶奶拄着拐杖,摸索着走动。初步检查发现奶奶心肺功能尚可,但血压高/mmHg,双眼白内障。我们判断她的头痛与血压高有关。将病情跟她解释后,她非常认可,其实她知道自己有哪些毛病,只是舍不得花钱正规治疗,也不愿耽误家人的时间。我们给出治疗建议,给她开了药,她满意地接受了。后来,过节到她家慰问时,见她身体状况比之前好多了。她兴高采烈地把我们迎进屋,给我们讲述她的青春往事。她说,有一次乡里选代表去北京见毛主席,她是代表之一,临行前由于种种原因,她没能去成,这事让她一辈子都觉得遗憾。老一辈的村民对于毛主席的热爱令人动容,她们深信毛主席是文殊菩萨的化身。

图为宣传肺结核防治知识现场

  有一次,一位中年村民阿佳(大姐)摔了一跤,腰痛难忍,我们带着止痛药和止痛药贴去看她。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攀谈起来,才得知她最近心情很不好。主要是她的存折丢了,还有元现金也找不到了,她大概知道是谁偷的,就是碍于熟人的面子不想提,干农活时又不慎滑倒腰部磕在石头上,她感觉一切都不顺。讲着讲着她就委屈地泪流满面。听着她的诉说,我们不时开导她,帮她出主意。从她家出来,我们找到“嫌疑人”的父母,要求他们主动退钱,我们还给县公安局的朋友打电话咨询法律途径。此后,听说她痊愈了,心情也好了,我们猜她大概已经拿到了属于她的钱款。

图为巡诊

  遗憾的是我们的诊室毕竟小,只能解决小问题,对一些重症难症我们无力可施,深感愧疚。比如:一位躺了近十年的一位波拉(老爷爷),患风湿免疫系统疾病,到医院,都没能治好,平常靠着一根拴在床头的哈达进行着简单的锻炼,顽强地与病魔斗争,我们只能给他和家人一些病理解释和保养建议。还有一位25岁的姑娘,由于腿部肌肉先天无力,从10岁开始发病行走困难,已卧病在床15年,现在只有脑袋可以自由转动,整个躯体四肢都无法活动,即使有人协助也无法完成,由于长期不运动,导致四肢肌肉严重萎缩了,关节变形,最简单的屈伸运动也难完成,而且左腿屈曲位畸形固定,根本伸展不开。虽多处投医都没能取得有效治疗,家人不得不放弃医治。对这样的疑难杂症,我们束手无策,只能帮着整理病历,请拉萨的同事帮忙寻找治疗的途径。

  驻村的时间过得真快,一转眼就一年了,总感觉自己什么也没做。村民们知道我们就要走了,每天总会有人来向我们道别,希望我们能再多待上一段时间,还有人问我们什么时候回来。我们对这里也是恋恋不舍,相信在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下,乡亲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。

来源:中国西藏网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achildren.com/xgyy/1709.html